檢測案例
檢測依據規范《水運工程混凝土結構實體檢測技術規程》(JTS 239-2015)進行。
(1)檢測原理
鋼筋腐蝕電位的測試方法為半電池自然電位法,其原理為:位于離子環境中的鋼筋可以視為一個電極,銹蝕反應發生后,鋼筋電極的電勢發生變化,電位值的大小直接反應鋼筋銹蝕情況,鋼筋電極只具有電池的一般特征,所以被稱為半電池。在混凝土表面放置一個電勢恒定的參考電極,其與鋼筋電極構成一個電池體,就可以通過測定鋼筋電極和參考電極之間的相對電勢差得到鋼筋電極的點位分布情況。在總結電位分布和鋼筋銹蝕之間的統計規律后,就可以通過點位測量結果判定鋼筋銹蝕情況。
(2)檢測方法
測區混凝土先用水充分浸潤,以減少通路的電阻,但測試時表面不應有液態水存在。選擇待測構件受力較小部位,在合適的位置鑿除局部保護層混凝土露出鋼筋,為保
證導線與鋼筋有效連接,鋼筋表面應除銹,將儀器的與鋼筋連接。
將電極連接到儀器上,打開儀器,將電極放在測點上,觀察電位值,待電位值穩定后讀取存檔。

(3)測區布置
①采用約定抽樣的原則,樣本容量和測區宜根據混凝土結構所處部位及其外觀檢查的結果確定,每種狀況的樣本容量不宜少于3個,每個樣本的測區數量不宜少于3個。
②在測區上布置測試網絡,網格節點為測點,測點縱、橫向間距為(100-300)mm, 當相鄰兩點的測量值之差超過150mV 時,應適當縮小測點間距。測區面積不宜大于5m
×5m,其中的測點數不宜少于30個,測點與樣本邊緣的記錄應大于50mm。
③檢測環境溫度應大于0℃,并應避開各種電磁場的干擾;
④半電池電位法測試應符合《水運工程混凝土試驗檢測技術規范》(JTS/T 236-2019) 的有關規定。
(4)結果處理
①按一定比例繪出測區平面圖,標出相應位置的測點鋼筋銹蝕電位,得到數據陣列;
②繪出電位等值線圖,通過數值相等各點或內插各等值點繪出等值線等值線差值一般為 100mV。
1.保護層厚度檢測
檢測依據規范《水運工程混凝土結構實體檢測技術規程》(JTS 239-2015)進行。
(1)檢測前的準備工作
①明確委托方的檢測目的和具體要求,并了解以往檢測情況;
②收集被檢測水運工程混凝土結構的設計圖紙、設計變更、施工記錄和施工驗收等資料;
③調查被檢測水運工程混凝土結構所處環境條件、現狀缺陷、使用期間的維修和加固情況、用途和荷載變更情況;
④向工程相關人員進行調查。
⑤混凝土是否采用帶有鐵磁性的原材料配制;
⑥被檢測混凝土結構的鋼筋品種、牌號、規格、設計鋼筋保護層厚度、結構中是否有預留管道、金屬預埋件等。
(2)測區要求
①依據《水運工程水工建筑物檢測與評估技術規范》(JTS 304-2019)要求,每類混凝土構件各抽取構件數量的 2%且不少于5 個構件;
②檢測面宜為混凝土表面,并應清潔、平整,相同澆筑面上測區間距一般不小于 2m;
③每個樣本選取至少一個測區,每個測區至少包含6 根鋼筋;
④當對單個樣品進行檢測時,單個樣本選取至少 3 個測區;
⑤樁、梁類構件對所抽取構件所有受力主筋進行檢測;
⑥選取測點時,避開多層、網格狀鋼筋交叉點及鋼筋接頭位置,避開混凝土中預埋設鐵件、金屬管等鐵磁性物質,避開強交變電磁場以及周邊較大金屬結構;
- 上一篇:房屋抗震鑒定國家認可檢測報告先鑒定后付費
- 下一篇:碼頭附屬設施檢查方法